2007年11月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中国风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中国法院网首次公布“老赖”名单
袁定波

  昨天,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中国法院网公开曝光13起久拖未执结案的被执行人名单,每个案件未履行标的均超过1000万元。
  据悉,这是中国法院网发布自11月1日起陆续选择部分久拖未执的被执行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名单曝光以来公布的第一批名单。“为了及时为各地法院、申请人做好免费服务工作,中国法院网公布了热线电话、执行信箱,短短几天,我们就已经收到几十个提供执行相关线索的传真、邮件了。”中国法院网的有关负责人说。
  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公布拒不执行人名单并非中国法院网首创。记者了解到,早在2003年上海法院就在网上公布劣迹企业“黑名单”,在国内首次推行执行案件上网公布制度。近几年来,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各地法院纷纷创新执行手段,北京、江苏等地法院相继采取了网上公布拒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名单,让“老赖们”无处可逃。
  利用网络公布被执行人名单这一举措究竟能给解决执行难带来哪些成效呢?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汤维健。
  “这一行为有助于加大法院执行工作的威慑力。”汤维健谈到,新修改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1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实现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可以采取特殊措施,授权人民法院采取其他执行措施,明确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媒体公布拒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名单。
  汤维健认为,这一举措最直接的目的是敦促拒绝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直接履行债务。执行被执行人财产时,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需要被执行人报告、公布其财产信息。但现实中,被执行人为了逃避执行,往往不是隐匿其财产就是虚报财产,这就导致被执行财产下落不明。通过互联网公开被执行人信息,也即动员社会力量,产生一种舆论的监督机制,有利于人民法院查找到被执行人财产的下落,使执行得以顺利进行。此次中国法院网公布“老赖”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压力,敦促其履行债务。
  他同时还指出,通过网络等媒介公布被执行人信息时,必须平衡执行人和被执行人权利义务,不能因为解决执行难问题而侵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导致矫枉过正。也即在建立国家执行威慑机制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如保护被执行人隐私权等。